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自驾旅游 自驾旅游

苗王城_苗王城景区介绍

zmhk 2024-05-07 人已围观

简介苗王城_苗王城景区介绍       对于苗王城的问题,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,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。1.贵州苗王城的建筑历史2.苗王城苗寨的标志性景点3.贵州苗王城的荣誉4.苗族苗王是怎么选出来的贵州苗王城的建筑历史 

苗王城_苗王城景区介绍

       对于苗王城的问题,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,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。

1.贵州苗王城的建筑历史

2.苗王城苗寨的标志性景点

3.贵州苗王城的荣誉

4.苗族苗王是怎么选出来的

苗王城_苗王城景区介绍

贵州苗王城的建筑历史

       苗王城建于明洪武初年,最早是答意苗民长官司驻地。通过几十代苗王的经营,成为东部苗族南长城外围的“王者之城”。宣德至嘉靖年间爆发石各野、龙达哥、吴不尔、龙西波、吴黑苗五代苗王领导的苗族起义,苗王城成为起义大本营,促使明政府修筑南方长城,其建筑结构、军事巷道、可以重现几百年前的历史。苗王城由具有类似建筑风格的古兵寨(即空桐、独树、龙塘、地容、满家、田家寨等)相互串连起来,形成一个完整的苗王城风景名胜区,古寨苗语称“得勾现”,意思是新寨,是苗王居住的地方,也是古战场遗迹,在明朝时是腊尔山地区苗族的中心,在民国初期还住有230 多户人家,巷道内每家每户都各自拥有自己的龙(前)门和后门,并且相互连通,可步步为营,层层把关,酷似一座八卦迷宫。古文物专家考察后一致认为:此城设计“既能攻,又能守,也能退”,是一个具有相当军事构筑工事水平的苗王城。其建筑结构,建筑工事可以重现几百年前的历史。苗王的点将台,当年如果苗疆有战事发生,苗王就是站在这里,当牛角号吹响,苗鼓捶起的时候,苗兵从各个苗寨赶到这里,苗王挥舞令旗,在这里三军点将,奔赴战。

苗王城苗寨的标志性景点

       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:自尧、舜,“三苗”被武力赶出中原之后,商、周时屡次用武力征伐,继续往西迁徙,到秦汉时期,僻处在“武陵蛮”山区的大部分苗族,发展迅速。到了隋朝,经世世代代的勤奋耕作,生产力不断发展,人口日益繁衍,腊耳山一带的苗族已形成一支强大的群体;唐、宋时期,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,凭借势力占“地”为王,苗王城、地甲均属“王者之城”。到了元末,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削平大江南北群雄,建立明朝后,洪武十四年九月,就派颖川侯大将军傅友德、左副将军蓝玉、右副将军沐英带领30万步骑兵挂着“安抚”贵州的旗号,经洞庭湖,沿沅江直上直接进入镇远府;时思州(现岑巩)土司、思南土司、播州(现遵义)土司即“率土归流”,影响着各地的大小土酋也先后归附。腊尔山西侧治古(现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坪乡地甲村,苗语:Des gat )土司龙答哥、答意(现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新寨)土司石各野亦一起归附。明军达到目的后,在贵阳设“指挥使”,以防“苗叛”为由,调兵遣将并向苗族地区生阵、派苛捐杂税、徭役苗民。凡不顺者,则以“苗叛”为由,进行征剿,实行镇压。到了宣德五年(公元1430年),治古、答意土司龙答哥、石各野因不堪忍受卫所流官的苛虐无度和明军的蹂躏,“聚众出没铜仁、平头、翁桥等处,诱胁蛮贼石鸡娘并筸子坪长官司吴毕郎作乱”,龙答哥、石各野以新寨为军事指挥中心与明军抗衡。

       石各野、龙答哥起义后,贵州指挥使调集明军平苗,经两年血战,使“石各野、龙答哥占地不到三佰里辖区。”经再次增兵“精剿”,结果“经大征雕,残苗无几”,苗族寡不敌众石各野、龙答哥死于战场。

       宣德七年(公元1432年)腊尔山“其酋吴不尔,觇官军少,复掠清浪(现岑巩),杀官吏”,“而吴不尔(现新寨吴氏祖先)等遁入石各野之堡新寨,结筸子坪生苗龙不登等及纠合镇溪梢(现湖南吉首)裹顺苗贼众攻劫湖广五寨(今湖南凤凰)长官司民寨、白崖等处,为患滋甚”。吴不尔与筸子坪苗族龙三、白大虫领导的武装结合,把起义推向高潮。明宣宗于惊恐之余,调集贵州、湖广、四川数万明军增援,吴不尔起义军又以新寨为军事指挥中心“前后抗击明军十二万之众”。

       嘉靖十八年(公元1539年)。腊尔山地区遭受特大旱灾,粮食颗粒无收。百姓赖以取掘草根树皮度日,而明军各卫所驻军和地方官吏,不但不以悯恤,反而横征暴敛,激起了苗族同胞的愤恨,嘉靖十九年(公元1540年)龙塘的龙许保(民间称龙西波)、新寨的吴黑苗又在新寨称“王”,树起义旗(现起义旗还保存完好无损),迫使明王朝再度调集贵州、湖广、四川号称兴师十万明军进行“平苗”,苗族起义军“据城防守、潜伏林篝、昼伏夜行”,“官有千军万马,我有千山万洞”“诸葛亮有七纵七擒,我苗人有三紧三慢”,于是“破思州府,执知府李允简等去、知事王月谦、府史孙文丙”,“据印江县,虏知县俆文伯”,“陷石阡府,虏推官邓本忠,焚掠帑藏狱市、知府张邦瑞携印逃”,攻平头、战黄蜡、击铜仁、破省溪、取施溪、夺万山、入麻阳、围凤凰、逼永绥等等,与明军血战13年之久。使明军总督张岳被停职降薪,戴罪督征;都御史万镗奏折“苗贼巢穴猩峱、所居悬崖,鸟道莫可攀跻,且竹篝丛生,弥望无际,贼从内视外则明,每以伏弩得志,我从外视则暗,虽有长技莫施”;贵州“日费千金、入不敷出、官无俸薪”。

       明万历四十三年(公元1615年),明廷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,采纳湖广参政蔡复一的献策,拨“帑金”四万多两,修筑了一条从铜仁滑石亭子关到湖南保靖喜雀鹊营的“边墙”(今南长城的一部分),并在落潮井设“前营”,廖家桥设“后营”,对新寨苗王辖区的苗族进行军事封锁和力量瓦解,并规定“东苗(熟苗)不能西进,西苗(生苗)不能东入”“凡生苗轶入府县城或屯堡,擒送帐下,把缚虏囚,置高竿,集健卒乱箭射杀之,复剖裂肢体,烹啖诸将士。罪轻者裁去耳鼻使去。”但是新寨辖区的苗族同胞,仍不屈服,反抗仍然不断,长期秘密地“俘劫屯军”和“熟苗”地区开亲及经济贸易往来,为腊尔山地区苗族反抗明朝斗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

       明崇祯年间,爆发了“闯王”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,崇祯十六年(公元1643年),李自成攻克湖北荆州后,当时“湖南苗僚,尽归于闯王”,新寨辖区的苗族同胞也积极响应,同仇敌忾。进攻沅洲、新开、盈口、怀化等地营汛,将“苗疆边墙”(即中国南长城)推倒。

       清顺治入关统治中国后,国势鼎盛。康熙四十一年(公元1702年),新寨“改土归流”,清朝廷担心“重蹈覆辙”,于康熙四十三年(公元1704)在新寨外4公里处建正大营始设置理苗县,以同知驻其地。同时又在其弹丸之地新寨周围设六古营、才都(动)营、报国营、古营、高营、新营、子营、具保营、马台营等营盘。使新寨辖区的苗族同胞“有招架之功,无还手之力”。雍正十一年(公元1733年)“苗民归入版图”后,设官治理。

       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十一月,军阀周西城与李晓炎杉木坳决战后,周军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,于是兵分两路,一路主力沿楼台经正大回铜仁;一路佯攻盘信退满家经新寨到大兴与主力军会合,廿二日至廿六日,周军退到新寨,见其地势险要,便留驻一个连,严令据险防堵李军追击部队。当大部队离开时,由于当时兵已厌战,许多军人纷纷要求用一条枪换一套民服逃命。在暴利的驱使下,新寨共换得步枪20余条,子弹600余发。是年农历腊月上旬,团寨大、小河和满家一带土匪,欲抢夺新寨枪支,但他们又知道新寨地处三面环水的半岛形平地上,寨前三面绝壁千仞,悬崖脚下的河水环绕成一道天然屏障,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。便施一毒计,说去衙门寨、勾腰坡“找点”(即去抢)财喜过年,当晚黄昏,新寨有十多人前往,刚走出寨门时,即枪声大作。村民们方知中计,于是关起寨门,与留在寨内的土匪激战,由于新寨进出惟有一条通道,再加上当晚月黑风高,土匪为了逃命,于是放火烧屋,全寨230多幢四合头、三合头、两合头的王宫或吊角楼,除6幢幸存外,余均化为灰烬。

       1949年11月12日松桃解放后,次年3月1日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。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,1960年劈山凿壁,引来了官舟河水,昔日几百亩贫瘠的土地,变成了水汪汪的良田。从1977年恢复“高考”制度后至今,新寨共考上大、中专30多人(其中有博士生一名、MBA硕士生一名、副县级干部一名、高级工程师一名)。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

贵州苗王城的荣誉

        苗王城吊角楼群——是中国最有特色的吊角楼群之一,是由五栋吊角楼组合而成,嵌在悬崖峭壁之上,十分壮观,充分体现了苗族建筑的精华。由于是建在悬崖上,上吊角楼的时候尽量往里面走,不要靠近外面的栏杆。苗王城!满身银饰的盛装苗女会热情卡歌、拦门礼捧上的是醇美的苗王米酒、青瓦木房里香喷喷的是苗家饭菜、纺车边老婆婆与编织花带的少女说的是难懂的苗话、多情黛帕留在英俊小伙脸上的是爱的锅烟、古树下迷狂娱神的是神气的苗老司、赤膊小伙跳的是强悍、狂放的鼓舞、篝火晚会上纵。

苗族苗王是怎么选出来的

       苗王城作为苗族历史文化保护区、乡村旅游景点、生态农业示范点、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扶持。受到各级领导的赞誉。

       苗王城已经被授牌为中国西部苗王城影视基地,已经拍摄6部影视作品:

       《战士》

       《边城汉子》

       《拯救女兵司徒慧》

       《告诉我你爱我》

       《风雨梵净山》

       《借问英雄何处》

       苗族苗王是通过人才选拔(分别是胆识、智力、实力)选出来的。

       苗族选苗王是不分亲疏、不论贫富、不看长相的,真正是不拘一格降人才,完全凭实力当选。在这个苗王城东面的那条河流边上有一处悬崖绝壁,上有一座天生桥,这个桥总长目测不到20米,但桥面的宽度只有一米左右,这个天生桥有一定的弧度,由于是天生桥,未经人为修整,桥面高低不平,杂草丛生,非常危险,一不小心就会掉入谷底,粉身碎骨。

       再者苗王又不是年年选,十年二十年一选,这座天生桥就越发危险。据说有意来参选苗王的人,必须要手牵一匹成年马走过这个天生桥。前面的苗王都是走过的,后面要来参选的苗王就必须要走过这个天生桥,据称就这一关都会吓退好多人,而且只有过得这一关才能进入下一关。

       苗族有个特别的节日就是每年的4月8日活动,这其中有一个项目就是斗牛。如果有意参选苗王的人,这个时候要求一个人与一头健壮的水牛斗,给予的工具就是一根苗王棒,一条绳子、一把尖刀。最后的结果就是必须要把这头牛杀死,在场观看的人都可以吃牛肉。虽然这个环节很是血腥和残忍,但是为了民族的长远发展,也不得不经过这样残酷的选拔来实现。

       说来也很简单就是由前苗王组成的,在本支民族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老者和文化代表者进行问答式考评,测试这位新苗王的心胸和心智,看看具不具备博大的胸襟和远见卓识,毕竟本支民族的前途就要交到他的手里,如果稍有不慎就会毁于一旦。

苗族苗王简介

       “苗王”一般系历史上苗族部落领袖的尊称。所谓“王”,就是君主,是统治者。在氏族、部落中是首领。俗称的“苗王”是苗族中的首领。

       在历史中,整个苗族就没有统一的首领,也没有普遍人神崇拜。所谓的“苗王”,具有时代性、阶段性、地域性或事件性。

       不同的时代、不同的阶段、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事件,“苗王”的称谓、“苗王”的代表性、“苗王”的感召范围和管辖范围不尽相同。谓之“苗王”,可以是原始社会、农村公社的氏族首领,可以是公认、推选的“款首”、寨主、“土官”,可以是长官司、土司,可以是大寨领主、小寨长老,可以是义军首领,也可以是传说中的人神化身。

       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“苗王城”的信息。在今天的讨论中,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。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,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